前幾天,晚飯后在小區散步,路過游樂場的時候。聽到一陣很激烈的爭吵聲,望過去時,看到一個中年爸爸站在滑滑梯的平臺上,正朝著站在下面的一位媽媽怒吼著。
邊上還有不少鄰居在勸解,可那個爸爸的情緒幾乎崩潰,周邊的孩子都嚇得不敢動了。因為孩子玩耍時起了爭執,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一點虧,就失去理智,暴跳如雷。
這樣做不僅僅無法讓問題得不到解決,對孩子來說,心理上的影響更大。那么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怎么處理呢?

幾年前,就有一條這樣的新聞:
那是在一家商場的游樂場內,一名1歲左右的男童被大幾歲的小女孩踩了身體,男童的母親怒了,一定要小女孩當面道歉,小女孩母親接二連三地解釋都沒有用。而接下來的場面一發不可收拾,幾位參與勸說的家長都和這位母親碰擦。
說實話,我第一遍看,覺得難受,負能量太強。因為失控的情緒總是讓人覺得如同火焰般讓人不敢靠近??墒鞘录竺嬲凵渲臎_突根源值得我們探討。
對于這個情緒失控的母親,我覺得我們不能過多指責。因為每一個母親都愿意拿生命去保護自己的孩子。只是有時候,被情緒的魔鬼控制著失控了。
幸運的是孩子們沒事。我想在冷靜之后,這個失控的媽媽應該也能反思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。

而為人父母者,肯定都會把自己代入這種情形之中?!凹偃缡俏业暮⒆釉庥隽诉@種欺負,我會怎么辦,我又該怎么辦?”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怎么處理?這是很多父母都會直接面對的一個問題。
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怎么處理?
這個問題的關鍵其實是教養的問題。一個是孩子的教養,一個是父母本身的教養和態度。
就拿商場游樂場的事件來看,我們明顯可以看到這個小女孩具有一定的攻擊性。就算大人要求她道歉,她還推身后的男孩子。而女孩的媽媽一直不急不慢地道歉,好像還在解釋說自己的孩子一激動就會這樣。
雙方都在盡力保護自己的孩子,只是方式不一樣。但是矛盾卻激發了。
如果孩子的行為出現了攻擊傾向,父母不給予教育引導,這個孩子就非常容易在跟其他孩子相處時出現問題。
有孩子摔倒在地上,就不會去扶一把,可能不管不顧直接踩上去。前面的孩子擋住了去路,不是讓一步,而是直接用手去推。剛開始的時候,比如孩子一兩歲,是不知道傷害這個詞的,因為他們一直被保護著。
他們拍著桌子,捶著自己的玩具。甚至不高興的時候抓自己的父母。有些老人看到孩子摔地上。甚至當著孩子的面使勁跺地面。說是地的錯,弄疼了寶寶。孩子抓了自己,還說不痛不痛,哈哈大笑。

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傷害任何人。所以當孩子第一次抓你捶你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自己很痛,很難受。
當孩子跟另外的小孩面對面地在小路上撞上了。引導孩子主動讓一下,不要推。這個教育太重要了!
記得那時候兒子每次爬公園樓梯邊的那個寬護欄。有時候就會遇到其他的孩子從對面走來。
他有一次竟然想推開一個小姐姐。在那個上面是很危險的。
我趕緊拉住他,很嚴肅地跟他講了這件事的危險性及可能的后果。
在這些事情上的教育,不能絲毫馬虎。
努力養一個有規則感的善良孩子。因為你不教孩子,有人會狠狠教育他。

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怎么處理?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
上幼兒園前,有一次我把兒子的手心重重地打了三下。這在我們家算是非常嚴重的懲罰了。
那天我們照舊是一對二,跟他還有他的小表哥一起玩打架游戲。
兩個人非常賣力,想盡了招式來跟我“打”。
跟他們打架,我一直很認真地打。
所以他們就喜歡找我打著玩,覺得有意思。
可打不贏的兒子情急之下動用了牙齒。
我的胳臂就被咬了一個紅印子。
這要是去了幼兒園咬了其他小朋友,那如何得了。對于這樣的情形,堅決不寵溺,該給予處罰,決不手軟。
記得我以前有一個同事的兒子就是因為在幼兒園咬了一個小女孩。
那個小女孩的爸爸過去了當場就扇了同事的兒子一個耳光。
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這個爸爸會這樣做。
但是那個耳光卻響亮地打在了孩子的臉上。
后來兩家人吵了很久才罷休。
因為我們無法預知孩子會遇見什么樣的沖突。
更加無法想象那些遇見孩子受傷害的父母會做出何種反應。
所以,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有規則意識。能夠管住自己,保護自己,也不傷害他人。

說到這,我分享一個培養規則意識的方法,對男孩非常管用。也就是上面說到的打架游戲,得爸爸們出場。因為單純的說教,孩子就算當時聽進去了,事后也忘得快。
心理學家早就思考一個問題:為什么父親和兒子在一起總喜歡打打鬧鬧,甚至是打成一團呢?從我親身地體驗來說,的確如此。
假如我趴在床上看書或者翻手機的時候。兒子會像看到寶藏一樣,笑呵呵地爬上來。一定要跟我摔跤或者在我身上爬來爬去地玩。
我覺得挺好的,雖然有時候被打攪是煩。但收獲更大,自己放松一下不說,更重要的是能教孩子很多的東西。

心理學發現,男孩在與父親的打鬧中所學到的東西,對他們以后的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。在與爸爸的打鬧中,更加能夠讓孩子明白規矩這回事。所以在跟兒子打架的時候,我們首先就要樹立規矩。
比如:不能拿任何的武器,小棍子,玩具槍都不行。還不能打腦袋、臉、胸部、襠部……
這個時候,為了早點開戰,孩子都會答應。并且牢記規矩,一旦犯規,馬上停戰,重新強調。
而且有時候孩子下手重了??梢猿脵C跟孩子說說“傷害“與“疼痛”。當他跟其他小伙伴玩耍時,我也會提醒他。千萬小心點,不要欺負比你小的,也要保護好自己。
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,大人千萬千萬別動手。
很多人會說,如今的熊孩子太多,不好好教訓一下不行。但請收起你揚起的那只手,把孩子交給他自己的父母去教育。因為大人的暴力介入,往往讓事情惡化。
記得小時候,我們家一個親戚的孩子和村里一個孩子吵架,親戚就去幫忙,罵了那個男孩子一句,沒想到那個男孩子也是一個犟脾氣,直接給頂了一句臟話。
她直接甩了一巴掌過去,把那個孩子的臉打腫了。
那個男孩的父母也不是好欺負的。當晚就把孩子送到親戚家里,說已經打成了腦震蕩,需要住院治療,需要賠償,最后兩家人前前后后磨了一個月。
最后經過村里的調解,賠了一筆錢。
孩子之間的沖突,一定要冷靜看。一旦大人動了手,就一發不可收拾了。而且孩子的心理感受更要顧及。情緒上來了,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那個游樂場的“失控媽媽”
本來小家伙被欺負了,還心神不寧。自己的媽媽又情緒失控,跟周邊的人大打出手。歇斯底里地怒吼著,孩子倒是被嚇壞了。請記得,你的孩子在看著呢。你考慮過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影響嗎?

孟子說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?!惫芎米约旱暮⒆?,善待他人的孩子。就會少很多這樣的沖突。
關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劃資訊
